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,毛泽东受命赴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。为组织秋收暴动做些准备,毛泽东决计到长沙县清泰乡走一趟,一来调查农民土地问题,以便早日拟定土地纲领,二来探望一下先期回板仓的妻子杨开慧和3个孩子。清泰乡板仓,是杨开慧的家乡。这是个风光秀丽的山冲,与平江、湘阴两县交界,四周青松密茂,翠竹丛生。在板仓的山坡上眺望,可以看见高耸的影珠山和飘峰山遥遥相对,一条从长沙通往岳阳的古栈道,弯弯曲曲地绕过山脚。杨开慧得知毛泽东来板仓还有调查的任务后,很快帮他找来了钟庆生等6位农民、1位篾匠和1位教师座谈。毛泽东很满意杨开慧的工作效率。随即与钟庆生等人交谈开了,就有关土地问题一一询问,并记录在笔记本上。那位教书先生从未见过毛泽东,见他器宇不凡,又如此谦和,便好奇地问道:“请问今后行踪,作何打算?”毛泽东幽默地答道:“准备走遍四府,建立数万精兵。”根据板仓乡亲们的调查情况,毛泽东很快就形成了对秋暴中土地问题的基本看法。之后,毛泽东和杨开慧一道从板仓回到长沙城里。已故岳父杨昌济原先在长沙城里有一所房子,号称“板仓杨寓”,杨老先生去世后,毛泽东每次路过长沙,都住在这里。刚一住下,毛泽东就开始找人了解长沙的情况。通过多方深入了解,他得知随着四一二、七一五反革命事变的发生,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已与民众对立,也开始镇压工农运动,而人民群众对国民党也已另眼相看。结合这些天来了解到的情况,关于秋收暴动、土地革命的设想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有了眉目。8月18日,毛泽东来到长沙北郊沈家大屋,参加改组后的中共湖南新省委会议,讨论如何贯彻八七会议确定的新策略,同时制订秋收暴动的计划。在讨论计划的过程中,新省委的各位同志各抒己见,有些不同主张。在农民土地问题上,易礼容主张只没收大地主而不没收小地主的土地;夏明翰主张全部没收土地,实行“土地国有”。毛泽东有了这些天调查研究的情况,他胸有成竹地发表意见说:“中国大地主少,小地主多,若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,则没有好多被没收者,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和需要。要能全部抓着农民,必须没收整个地主阶级的土地交给农民。至于没收土地的办法,要由革命委员会制定一个土地政纲,由农协或革命委员会执行……”毛泽东的意见得到贺尔康、毛福轩等多数同志的赞同。在暴动后的政权问题上,夏明翰认为农民只是“做暴动的附和者”,他们只是希望一个好政府,或军事力量来帮助,“很少自己想建立政府”。毛泽东则认为:“湖南的秋收暴动的发展,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,但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,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。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。要夺取政权,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,这是自欺的话。我们党从前的错误,就是忽略了军事,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。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,建设政权。”在暴动的区域问题上,毛泽东力主缩小暴动范围,主张以长沙为中心,湘潭、宁乡、醴陵、浏阳、平江、安源、岳州等七县同时暴动。新省委讨论的结果,最终统一在以毛泽东为主的正确意见上来。听到毛泽东对土地革命问题有相当的见地,会议又决定将起草土地纲领的任务交给他。第二天,毛泽东脑子里正在琢磨着制定土地纲领的事,恰好有从韶山来长沙的几位乡亲到“板仓杨寓”来看望他。毛泽东喜出望外,忙招呼他们坐下,征询他们对土地革命问题的意见,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。毛泽东听着,不时地记下他们的意见。客人走后,毛泽东顾不上休息,立刻铺开纸开始拟写土地纲领的草案。杨开慧连着几次催促他吃饭,他似乎都没有听见。他时而凝思,时而挥毫疾书。不一会儿,几页纸上便写满了字。杨开慧拿过来看,只见上面有几条是: ——没收一切土地,包括小地主自耕农在内,归之公有,由农协按照“工作能力”与“消费量”(即依每家人口长幼多寡定每家实际消费之多寡)两个标准公平分配于愿得地之一切乡村人民。——土地分配以区为单位不以乡为单位,人口多于土地之乡,可以移于人口少于土地之乡。——土地没收之后,对于地主(无论大地主)家属之安置必须有一办法,方能安定人心。…… 写完,毛泽东立即把它送交到湖南省委,当天就进行了讨论。大家一致决定,秋收暴动成功之后,即以这个土地纲领草案为指导展开土地革命。(本文摘自2020年2月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《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 ——跟毛泽东学调查研究》 一书,转载请注明出处)
↑点击封面,立即购买↑本书以纪实手法讲述了贯穿毛泽东一生的重要工作方法——调查研究的故事,同时又对他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、过程等进行了阐述。本书整理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一生中30余次影响重大的调查研究过程,包括学生时期的“招生广告为何没人响应”、建党初期的“安源调查”、大革命时期的“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”、土地革命时期的“寻乌调查”等。本书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感悟领袖调查研究的精神,学习正确、有效的方法,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。
目录(节选)身无分文的“游学先生”《民报》上的一条消息,使立志“汗漫九垓,遍游四宇”的毛泽东动了巡游湖南的念头。他与好友萧子升一拍即合,两个身无分文的“游学先生”走访了长沙、宁乡、安化、益阳、沅江等五个县,行程900多里。
“招生广告”为何没人响应?身为师范生的毛泽东办起工人夜学,但前来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;弄清了广告失败的原因,夜学终于办起来了,却发现工人们听课的积极性还是不高。通过调查,毛泽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。
安源调查 建党初期的毛泽东,选择了安源路矿作为他深入无产阶级中间解剖的第一只“麻雀”。在矿井深处,毛泽东问正在工作的工人:“一天工作多长时间?”“做一天挣多少钱?”
“养病”期间 利用回家乡养病的机会,毛泽东对韶山附近的农村作了广泛的调查。他了解到,中国佃农的劳动和生活,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佃农都要苦得多。
“糟得很”还是“好得很”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兴起的农民运动,到底是“好得很”还是“糟得很”?根据对湖南农民运动调查研究的结果,毛泽东写出了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,理直气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 秋收起义之前,毛泽东便着手展开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,并拟定了一个主张“没收一切土地,归之公有”的土地纲领,成为指导秋收暴动的一个纲领性文件。
“上山”的决定 在革命形势走向低潮时发动的秋收起义,在敌人的“围剿”“堵击”之下,受到了严重的挫折。起义军何去何从?毛泽东多方调查关于湘、鄂、赣地区的有关情况材料,经过分析比较,明确提出: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,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积聚和发展。
草林圩场为何这样冷冷清清 攻占了遂川,毛泽东亲自到遂川县农村的商业中心草林圩,找中小商业主谈话,了解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商业经营情况。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毛泽东提出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。冷清了多日的草林圩,终于又“复活”了。
“辛耕别墅”的调查会 习惯了在山沟里与敌人“打圈子”的红军,在城市里能站稳脚跟吗?在“辛耕别墅”里召开的调查会,使毛泽东制定出了争取商人和知识分子的政策。
推迟召开闽西一大 得知即将召开的闽西一大代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都不了解,毛泽东提议:推迟开会。他同代表一起对闽西的政治、武装斗争、土地阶级、工农业生产和物价等问题展开调查。在闽西苏家坡,毛泽东深入群众了解苏维埃政府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,发现问题,及时解决。
一份“最长篇幅”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坦言:“我对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。”于是,利用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,他在寻乌县城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,整理出了一份“最长篇幅”的调查报告。其中商业方面的内容就有3万余字,这为红军制定正确的商业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。
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在进行寻乌调查的同时,毛泽东对他多年的调查研究活动也进行了理论总结。在总结的成果——《调查工作》(《反对本本主义》)一文中,毛泽东提出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的著名论断。此后不久,毛泽东又深入上杭、兴国等地展开调查。
……